集萃药康的PD1耐药模型与其他模型有什么区别?

ningxueqin 2025-7-3 21:46:09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PD-1抑制剂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制约临床疗效的关键瓶颈。面对这一行业难题,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领先的基因编辑技术和疾病模型构建能力,推出全球首个人源化PD-1耐药小鼠模型,为破解耐药机制、开发新一代免疫疗法提供革命性工具。那么,与其他PD1耐药模型相比,集萃药康的PD1耐药模型有什么不同呢?

  技术革新:三维重构耐药微环境

  相较于传统移植瘤模型通过持续给药诱导的被动耐药,集萃药康的PD-1耐药模型采用"基因编辑+慢性刺激+微环境调控"三重技术路线。研究人员在B-NDG免疫缺陷背景上植入人源PD-1基因,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入IFNγ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SOCS1突变,同时构建表达PD-L1/TGFβ融合蛋白的肿瘤细胞系。这种创新设计使模型在8周内自发产生耐药表型,肿瘤生长速率较传统模型提升3.2倍,T细胞耗竭标志物PD-1+/TIM-3+双阳细胞比例达47%。

  表型特征:精准复现临床耐药图谱

  集萃药康的PD1耐药模型在生物学表型上实现三大突破:其一,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呈现典型耗竭表型,CD8+T细胞Ki-67增殖指数下降至3.2%,远低于敏感模型的18.7%;其二,髓系抑制细胞(MDSC)占比达31%,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其三,肿瘤细胞PD-L1表达呈现动态波动,在治疗后第14天出现代偿性上调。单细胞测序数据显示,模型肿瘤微环境与临床耐药患者样本的细胞组成相似度高达89%,特别是在耗竭T细胞亚群和促癌巨噬细胞比例上实现精准复现。

  应用价值:加速耐药逆转策略研发

  在药物评价中,该模型展现卓越的预测能力。测试某CD73抑制剂时,传统CT26同源模型显示中等疗效,而耐药模型中肿瘤抑制率仅为19%,成功预警该药物单药治疗的局限性。当联合PD-1抑制剂使用时,模型肿瘤生长延迟(TGD)达58天,与KEYNOTE-189临床研究数据高度吻合。更值得关注的是,模型成功验证了TIGIT/PD-1双抗克服耐药的协同效应,其疗效预测准确率较传统模型提升2.3倍。

  技术壁垒:动态进化模型构建平台

  集萃药康独创的"压力筛选-基因编辑-微环境调控"模型构建体系,使耐药表型可稳定遗传至F3代。通过慢病毒载体持续表达IL-8和CXCL12,模型肿瘤微环境实现动态重塑,每代间免疫抑制评分波动<5%。这种可进化特性使模型能模拟从初始应答到获得性耐药的全病程,为研究耐药克隆进化提供理想工具。

  作为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的核心建设单位,集萃药康已建立涵盖200余种免疫治疗模型的资源平台。其PD-1耐药模型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以独特的"临床前-临床"转化价值,为突破免疫治疗耐药困境提供中国方案。可见集萃药康的PD1耐药模型性是非常有价值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共收到 0 条点评
立即咨询
官方微信群
官方客服

扫码添加,立即咨询

返回顶部